【丝路话语】8人间宿舍住9名男生,别等媒体曝光才解决
陈广江
据极目新闻报道,近日,有学生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,凉山州西昌月城学校因初中男生宿舍床位紧张,8人间宿舍实际入住9人,多出来的1人轮着和别人睡一张1.1米的床。老师在班级群中说,床位紧张是不可改变的事实,搭铺轮流合住是最公平的做法。
9月30日,该校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,没有床铺的学生共有10人,学校已连夜将宿舍管理员寝室改造为学生宿舍,同时还在其他地方增加了床铺,目前10名同学都已安排单独床位。
从“不可改变”到“一夜解决”,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固然令人欣慰,但更值得深思。为什么非要等到学生投诉、媒体介入,学校才去高度重视并立即解决本就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?
一张1.1米宽的床,睡两个初中男生,即使两人都是瘦子,恐怕也睡不下、睡不好。所谓“轮流合住”的方案,看似公平,实际上把教育资源短缺的代价转嫁到学生身上,是彻头彻尾的“馊主意”。
更令人困惑的是,学校为什么总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。明明有可以利用的资源,也有其他可改造空间,却非要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动手解决,这种“不曝光不解决”的办事逻辑,暴露的是某些管理者的惰性思维。
宿舍紧张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,但这绝不能成为应付、凑合的借口。教育工作者常把“以学生为本”挂在嘴边,可当孩子们连一张安稳的床都得不到时,这些口号显得多么苍白。
总把“困难”挂在嘴边,却不愿多走几步寻找解决方案,说到底是没把学生的权益和感受放在心上。真正以学生为本,就该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解决,而不是坐等问题发酵。
事实证明,只要真想解决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问题被曝光后,10名学生一夜之间全都有了单独床位,解决速度之快,措施之有效,与之前“不可改变的事实”形成鲜明而刺眼的对比。
今年9月开学以来,多地学校被曝出宿舍条件差问题。有的学校宿舍由澡堂改造而成,而且室内卫生间“半敞开”,弥漫异味;有的宿舍铺床仅由三角铁和膨胀螺丝固定,存在安全隐患;有的宿舍门窗破损严重、卫生间潮湿发霉,如“荒野求生基地”……无一例外的是,被媒体曝光后,问题都迎刃而解。
类似“曝光才解决”的戏码在现实中屡见不鲜。问题不被曝光就不紧不慢,一旦成为舆论焦点就火速处理。这种“舆情驱动型”工作模式和作风既损害公信力,也让人心寒。
别等媒体曝光才解决问题,别等学生投诉才改善条件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需要有主动作为、马上就办的精神。学生的成长等不起,教育的质量慢不得。只有把学生的冷暖真正放在心上,教育才能承载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。
此事还牵出另一个教育顽疾——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班现象。虽然校方未回应,但若属实,这种区别对待与床位事件就形成了微妙呼应。一旦学校把资源向“重点学生”倾斜,普通学生可能就成了牺牲品。对此,教育部门更应介入调查,呵护好教育公平的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