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5质量甘肃行】成县:三大产业链筑牢质量强县发展根基
成县作为“全省23个质量强县培育建设”市县之一,始终将质量提升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、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,聚焦核桃、矿产品、白酒三大特色产业链,通过“标准引领、品牌培育、监管护航”三维发力,走出一条“质量强企、质量强链、质量强县”的特色发展路径,其优质成果与典型经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三大产业链迸发质量新活力
——核桃产业链:从“生态果”到“质量名片”,打响全国知名品牌
成县依托“中国核桃之乡”优势,以质量标准重塑产业链价值。制定《成县核桃地方标准》《成县核桃产业综合管护技术手册》《成县核桃实用技术图解》《成县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图解》等地方标准和技术手册,覆盖种植、采收、加工、储存全流程,推动全县80%以上核桃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管理;培育“成县核桃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指导12家龙头企业通过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认证,开发核桃油、核桃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20余种,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%,年产量4.66吨,产值5.59亿元,带动3.2万农户通过核桃产业增收,“成县核桃”成为全国坚果类产品中极具影响力的质量标杆。
——矿产品产业链:以“质量管控”破局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
针对矿产品产业传统发展痛点,成县建立“源头管控+过程监测+末端溯源”质量监管体系。要求全县18家规模以上矿企全部配备在线质量检测设备,对铅、锌等矿产品的品位、杂质含量实行实时监测;推动矿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,实现尾矿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5%以上;依托“白银厂坝”等龙头企业打造质量示范标杆,其生产的锌精矿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,远销国内外,2024年矿产品产业产值达39.48亿元,较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前增长32%,实现“经济效益”与“生态效益”双丰收。
——白酒产业链:靠“匠心品质”突围,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
聚焦“成县红川酒”等本土白酒品牌,以质量赋能传统产业升级。指导企业建立“原粮种植-酿造工艺-成品检验”全链条质量追溯系统,选用本地优质高粱、小麦作为原料,严格遵循“固态发酵、传统酿造”工艺标准;联合省、市质检机构开展白酒质量专项提升行动,对酒精度、总酸、总酯等关键指标进行定期抽检,确保产品合格率100%;支持企业打造“质量文化体验馆”,传播“匠心酿好酒”的质量理念,2024年全县白酒产业产值突破6.95亿元,较上年增长18%,“成县白酒”凭借稳定品质赢得市场认可。
三大举措构建质量强县“成县模式”
一是“标准先行”,为产业链质量定规立矩。致力打造“成县核桃”名片的核桃油品牌力争在全国市场打得开、叫得响、行得远;以绿色高效生产等技术、新产品研发,深度开工业价值、生态价值、发挖掘核桃的营养价值、药用价值、油用价值。
二是“品牌带动”,以质量标杆引领产业升级。实施“质量品牌培育计划”,筛选核桃、矿产品、白酒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质量示范主体,给予政策、资金支持,助力企业打造“专精特新”“甘肃名牌”产品。建立“质量品牌梯度培育库”,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3家、市级质量示范企业8家,通过“龙头带中小、标杆引行业”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形成“培育一个、带动一批、辐射一片”的良好效应。
三是“监管护航”,为质量安全筑牢防线。创新“部门联动+智慧监管”模式,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、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产业链质量专项检查,每年组织核桃、矿产品、白酒质量抽检不少于4次,对不合格产品实行“限期整改+回头看”;搭建“成县产业链质量追溯平台”,将11家重点企业纳入平台管理,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质量信息,实现“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”,以严格监管倒逼质量提升,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下一步,成县将持续以“质量强县”建设为抓手,深化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,进一步做优核桃、做强矿产品、做精白酒产业链,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“成县经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