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礼县:科创沃土培育发展英才

  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 白杨

金秋的礼县,苹果园里硕果压枝,中药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。在罗坝镇的大黄种植基地,科技专员李建军正手把手教农户辨别病害,“按这个新方法防治,每亩能减少三成损失。”这样的场景,如今在礼县的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随处可见——这是礼县深耕科创沃土、厚植人才优势的生动缩影。

近年来,礼县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“关键棋”,以政策为笔、平台为纸、培育为墨,绘就了人才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图景。“以前想搞技术创新,总怕没支持。现在政策明、奖励实,我们干劲更足了!”礼县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王建国说。为破解人才发展瓶颈,礼县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礼县支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等政策,从创新培育、平台建设到成果转化,构建起全链条支持体系,最高20万元的奖励,让企业创新有了“定心丸”。同时,《礼县乡(镇)科技专员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落地,让29名科技专员扎根基层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技术尖兵”。

政策落地,平台是关键。走进礼县苹果科技小院,科研人员正调试果实糖分检测设备;省级10万亩中药材农业科技园区里,产学研基地的专家与农户共同培育新品种。两年来,礼县累计投入县级财政科技经费8458万元,建成省市级众创空间4家、创新平台5家,组建中药材研究所、农产品加工实践基地等载体,为科技人才搭建起“干事舞台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、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1家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,科技创新的“源头活水”持续涌动。

“光有平台还不够,得让人才有真本事。”礼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针对人才能力提升,礼县创新“本土专家+外部导师”培养模式,先后选派29名科技人才参加省市培训,为166名科技特派员、50名企业科技人才开展专题授课。在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助力下,454名农村科技“明白人”在17个乡镇学成上岗,成为技术推广的“二传手”。“以前种苹果靠经验,现在跟着专家学修剪、搞套袋,亩产提高了100多公斤!”永坪镇果农张彦平的话,道出了农户的心声。此外,礼县还通过命名科普基地、发展基层农技协会,让先进技术走进田间地头,形成“科技链赋能产业链”的良性循环。

如今的礼县,科技人才扎根一线,创新成果加速转化。从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,到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推广,人才红利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。礼县用实际行动证明:唯有深耕科创沃土,才能培育人才之林;唯有激活人才引擎,方能跑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

精彩推荐